知识学堂

[疾病]狐、貉病毒性胃肠炎处理办法!

2015-12-9 10:59:54
 

     本病又称传染性胃肠炎,是由犬细小病毒(canineparvovirases)引起的一种急性、热性,高度接触性传染病。

     特征是引起的狐,貉高热、出血性胃肠炎、心肌炎、肝炎和腹泻。本病发病急,传播快,流行广,幼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多呈暴发性经过。本病1984年秋黑龙江省首次发生,1987年山东省,1988年江苏省都先后报导过。

【 病原 】


      犬细小病毒具有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主要特性。直径为23~28毫微米的球型粒子,呈20面体对称。核酸型为DNA。无囊膜,病毒衣壳由32个长3~4毫微米的壳粒组成。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,56~60℃存活60分钟,在PH3~9稳定,对乙醚、氯仿不敏感,对福尔马林,漂白粉、紫外线敏感。病毒在40℃,22℃,25℃条件下能凝集猪和恒问猴的红细胞,此特点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。

【 流行病学 】


      貉、犬、狐等犬科动物均可感染发病。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,病貉、犬、狐,通过排泄物,分泌物和呕吐物传播。直接或间接传染。
      病兽在发热期和症状明显期不断向外界排毒,通过污染的饲料,饮水,饮食用具传染给健康兽,引起本病的蔓延。配种、串笼与健康兽直接接触,更易造成传染。
     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,全年均可发生,但以7~9月份多发。幼兽的发病率高于成兽,如果防制不当可连续几年发生,呈地方性流行,死亡率达40~100%。

【 临床症状 】


      自然感染潜伏期5~14天。病程一般为15~25天。前驱病状精神沉郁,不愿活动,卧于小室内,体温升高至40~41.5"C。鼻镜干燥、食欲锐减或食欲废绝,渴欲增强,两眼无神,反应迟钝。初期眼角有少量浆性分灰白色,甚至脓性眼眵,眼周皮肤浸润,肿胀。严重者眼球下陷,眼睑粘连,失明。
常被误诊为犬瘟热。
典型症状为剧烈腹泻。
     初期粪便稀软,呈黄色,灰白色,进而为水样便,呈黄色,灰色,绿色,并有恶臭气味。其中混有粘液,气泡和脱落肠粘膜,进一步发展呈脓性血便,呈粉红色或暗红色以至煤焦油状。后期尿呈粘稠茶色。
病后期消瘦衰竭,被毛蓬乱,脱水严重,肛门失禁。此时体温下降,卧于笼中不起,麻痹、痉挛死亡。死前常见腹部膨胀,口鼻流淡红血水。有的仔兽和成兽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。

【 病理变化 】


     兽尸极度消瘦,眼球下陷,结膜发绀,主要病变在胃肠。小肠外观呈鲜红色“血肠”变化,内容物血样。有的外观黑色,内容物呈煤焦油状。肠粘膜卡它性,出血性炎症状。严重部位肠粘膜脱落,肠壁菲薄。有的病例全肠道弥慢性出血,以空肠、回肠出血明显。胃容积增大,胃壁变薄,内容物为淡红色或红褐色液体,胃粘膜充血,淤血,部分脱落,有溃疡灶,肠系淋巴结肿大,切面多汁,呈淡红色。肝脏肿大,呈暗红色,有散在的黄色变性病灶。胆汁充盈,呈绿色。急性死亡的心肌内膜有灰白色或黄色变性病灶。心包积液。
病理组织检查,可见小肠上皮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有包涵体。

【 诊断 】


依据流行病学,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。高热,顽固性腹泻,出血性胃肠炎。急性心肌炎变化。仔兽发病率高于成年兽。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,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等可初步诊断,进一步确诊需实验室检查。
①包涵体检查
②进行猪红细胞血凝试验测定,病毒抗原效价
③动物接种:来自非疫区,未接种过本疫苗的断乳2周以上的健康仔兽或幼犬为实验动物。无菌采取频死期或死后不久病兽的肝、脾、心肠、血等,加双抗各2000单位,生理盐水制成1:55倍的乳剂,实验动物经口投给15~20毫升或腹腔注射3~5毫升,7~14天,发病出现典型症状。

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。以发热、呕吐、呼吸困难、下痢、神经症状等为特征。治宜杀虫。

【 处方一 】


混感专家与克毒星分点注射宝宝乐拌料
用法:按Ikg 体重50mg 一次肌肉注射,每天2 次,连用5 天。
说明:同时配合复合维生素B 、C 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。

【 处方二 】


黄篙20g知母15g生地10g双花15g 大青叶15g 柴胡10g
熟地10g大枣15g 丹皮10g
炙黄蔑10g党参1g 娘酒当归10g
常山10g 炙甘草10g


 

上一条:[注意]狐狸皮的剥取和加工方法
下一条:[常识]养殖户要注意的养殖小常识

联系我们

电话 0451-87980106
地址 哈尔滨市香坊区成高子镇
邮箱 dqs@hclxsl.com
app
哈尔滨大台农众森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